出海、新能源与AI大模型– 高工机器人新闻

 新闻资讯     |      2023-06-13 09:07

2023年,j9九游会在线登录移动机器人从宏观环境来看,各企业一季度市场 冷热 体感差异较大,市场处于恢复期。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所(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订单整体增长超30%。但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部分企业明显增长,部分企业则增长较为乏力。资方仍处于 躺平 状态,企业盈利难、融资难等问题在一季度依旧明显。


从各大企业的具体动作来看,出海、新能源、AI大模型等话题是讨论的重点。


一、无人叉车为热火品类


据高工移动机器人观察,无人叉车赛道今年仍备受关注。


近期在广州举办的LET 2023展会中,大部分机器人企业展出了无人叉车展品。包括海康机器人、迦智科技、劢微机器人与华睿科技等企业。


GGII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无人叉车的渗透率不足2%,而每1%的替换空间都意味着接近万台的出货量,成长空间广阔。


GGII认为,目前无人叉车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行业确定性越来越强,2022年中国无人叉车市场增速超50%,销量达1.13万台。预计2023年无人叉车市场增速将超80%,销量有望突破2万台。


此前,高工移动机器人做过不完全统计,在2023一季度中国移动机器人发布的14款新品中,无人叉车有6款,占比近半。 


在LET 2023展会上,海康机器人表示看好无人叉车发展,在会上展出了新品前移式叉取机器人;三一机器人也展示了多款叉车产品,市场部人员表示,相对其他品类,无人叉车的热度较高。可以看出,无人叉车依旧是当前热门的细分赛道。


另一方面,随着无人叉车产业链的成熟,在成本下降的同时,性能不断实现超越。


无人叉车通行巷道宽度、举升高度、承载等关键指标备受关注。例如宇锋智能在LET 2023中展出的窄巷道三向叉车AGV,最小通道宽度仅需1.6m,举升高度超10m。


而海康机器人的前移式叉取机器人额定负载2000kg,满负载提升高度可达2.5m,直角堆垛通道仅需2.32m,可减少运载空间,并适配各种类型载具。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对市场了解的积深,移动机器人企业更标准的车型和更细化的方案,让移动机器人行业单价下降的同时,也让客户有了更多的性价比选择。


高工移动机器人发现, LET 2023现场不少展品属于 标品 ,批量化生产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部分小型叉车售价在十几万,价格已相对下降。


海豚之星营销总监顾梓城说道: 目前海豚之星的重点还是生产标品,包括硬件和软件。


以往移动机器人通常由整套软硬件搭配销售,难免造成价格高企和功能冗余。目前部分厂家推出了单独售卖车体的方案,从而进一步降低售价。


二、自研核心零部件成竞争点


零部件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性能,其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整机70%以上的成本,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前,国产核心零部件与国际一流水平差距大,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这三大核心零部件也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这些高端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一旦产业链上游遭受冲击,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品。


近些年,上游零部件制造商日渐崛起。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初表示, 过去十年,机器人零部件国产化比例迅速提高。到2021年,绝大多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占比超过50%。


而经历过疫情期间的 卡脖 阶段后,移动机器人车体企业也开始自研零部件,增强企业竞争力。


如优艾智合、迦智科技等企业发力核心零部件。同样,寻迹智行销售总监任和也在采访中说道: 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我们都在自研。


近日, 机器人 回应:公司目前在控制器及伺服电机等已实现了自制,自产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基本满足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制造需求。减速器采取外购的方式,目前已加速了外购减速器的国产化进程,基本实现了35kg以下新款机器人减速器的国产化替代。


总体而言,自研零部件能降低机器人成本;同时核心零部件也可能是未来的主要竞争方向之一。


可以说,从外观到内在,从顶层架构到每一个零部件,试图在未来掌握先机的移动机器人企业们,都在自研核心零部件。


三、出海与新能源



总结移动机器人近两年来寻找新增长点的动作,从横向来看以 出海 为主,突破地域限制,不断拓展市场。纵向来看,不断深入挖掘细分领域,推出潜力移动机器人品类、入局爆火行业,譬如新能源。


1、出海

 


出海,是今年的爆火话题,各家移动机器人企业都在招兵买马开拓海外市场。


一位行业人士也向高工移动机器人表示, 海外要轻松很多,毕竟再怎么卷,也有那么大的市场。  


据GGII统计,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出口订单占比首次突破25%,今年海外订单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可见,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渐走出疫情和地区动荡阴霾,移动机器人企业出海进程也在提速,全球化战略不断深入。


出到海外,其实意味着进入了不同的竞争维度。国内市场看重价格,国外则优先考虑技术与解决方案、降本增效幅度大小、以及整体的服务环节是否优秀。


欧洲和东南亚市场是目前很火的出海地,相比起低价格,欧美市场更重视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及配套服务。对中国的移动机器人也比较认可。 海豚之星营销总监顾梓城说道。


这种情况下,国内移动机器人企业树立更多标杆落地案例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是重中之重。


2、冷链、新能源


但出海销往俄罗斯等市场,又会涉及移动机器人在低温环境下的运行问题。


与之相关的是移动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布局:冷链。


海柔创新、立镖机器人等都在LET 2023中展示了其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机器人。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6371亿元,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8686亿元,整体市场发展前景乐观。


而移动机器人如何在冷库中流畅工作,还是个难点。


立镖机器人在LET 2023上展出的 小黄人 ,能在冷库下多台机器人协同工作。 移动机器人在冷库里运行速度不受影响,真正受影响的是充电和电池。 工作人员介绍。


常规用的电池在零下18度以下时,工作时间极短,低温条件下启动充电困难,充电效率低。在需要出入冷库的项目中,由于温差较大,也容易对电池造成极大的损耗。


相较 冷链 ,新能源行业一直是移动机器人爆火的应用行业。


在锂电方面。今年一季度锂电行业受制于下游市场需求,以及上游材料跌价带来的市场观望情绪,动力电池去库存压力增大,扩产节奏相对放慢,锂电行业进入了新一轮周期性调整。


传导到上游设备与机器人相关领域,导致整体订单与营收增速双下滑。


不过,锂电仍是移动机器人的关注重点。GGII预计,到 2030年全球锂电池产能需求将达到7TWh。


海康机器人就在LET 2023上展示了锂电行业极卷搬运自动化解决方案,移载系列悬臂机器人全向移动底盘,可实现 2mm的高精度对接,支持3D立体避障,实现多重安全闭环防护。


另一方面,光伏成为今年移动机器人厂商关注的新热点。业内人士曾透露,从开年来光伏领域订单量和出货量双双高增长。


GGII根据光伏企业AGV订单情况,22年光伏行业销量超8900台,GGII预计2023年国内AGV销量将翻一番,迈上万台新台阶。


LET展会上不少厂商也表示,今年持续看好新能源,尤其是光伏领域。


04AI大模型到来,市场行至拐点?


在经过出海、新能源之战后,移动机器人究竟走向何方?未来移动机器人的竞争点又在哪?


有行业人士说,移动机器人当下亟需突破的仍是 场景 。 车体不难造,真正难的是找到场景与项目服务能力。


当前的移动机器人很多,场景很少,导致大家都在几个行业里内卷。 该行业人士说道,部分营收低的中小企业,并非产品质量不被市场接受,而是没找到合适的场景。甚至因为应用场景的有限,不少具备创新性的公司,不得不暂时退出市场。


海豚之星营销总监顾梓城也有相似的看法。目前移动机器人市场没有到天花板,厂商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只是需要时间让市场培育。


移动机器人行业,在等待更多应用场景的突破。


事实上,有行业人士判断,机器人行业已行至拐点。


近期,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ITF Wold2023半导体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是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 的机器人便有可能为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渐成熟,工业机器人有望率先成为落地场景。目前,据媒体报道阿里云正在实验将千问大模型接入工业机器人。


在拐点之际,移动机器人的行业会朝怎样的方向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我相信,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会慢慢发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