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外媒消息称,越南科学技术翰林院物理研究所吴孟进博士及其团队成功研制智能人形j9九游会在线登录机器人IVASTBot。该发明开辟了机器人在通信和服务人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新方向。
5月16日,特斯拉在得州超级工厂召开了2023年股东大会,会上,马斯克通过视频展示了Optimus人形机器人最新进展,包括捡起物品、环境发现和记忆,基于AI模仿人类动作,能完成分类物品的复杂任务。特斯拉机器人取得全方位进展,运动控制能力持续进化,AI能力大幅提升。
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市场充满信心,甚至认为特斯拉未来长期价值可能都是Optimus给的。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商品化和未来需求,马斯克表示: 我觉得这个需求也许可能会达到100亿台,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
5月17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ITF World 2023半导体大会上,强调了英伟达加速计算和AI解决方案在芯片制造中的潜力,黄仁勋认为, 芯片制造是英伟达加速和AI计算的理想应用 。展望未来,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将是 具身智能 。此外,他公布了Nvidia VIMA,这是一个多模态具身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视觉文本提示的指导下执行复杂的任务。
受此利好消息的频频输出,5月18-19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连续两日持续拉升,其中,丰立智能、远大智能、佰奥智能、中威电子、赛为智能、全志科技、鸣志电器、中大力德等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喜迎大涨。
至2030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近两年来,在小米、特斯拉等大企的不断推动下,人形机器人的热度长期居高不下,尤其是近来在AI等技术的加持下,也让企业看到人形机器人进一步加速落地的可能性。
对此,有投资机构表示: 人形机器人我们也有接触,但是不敢投,前几年觉得根本不可能有大发展,但现在AI火了,硬件也跟上了,逐步有了拨云见日的趋势。所以,这只能说明我们还是普通人,缺乏足够的前瞻性,没有提前入局人形机器人。
那么,从中短期来看,人形机器人的走势是否真如此理想?
对此,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分析,给风口上的人形机器人泼了一盆冷水。GGII认为,中短期内,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几乎没有规模化应用的可能性,一方面制造业场景对人形机器人性能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相比于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不管是效率上还是成本上都不具备应用优势。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对人形设计和AI需求更高的服务和特种领域率先商业化落地。
GGII预计,2026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然而,纵使是在中短期批量落地难的背景下,仍然有一大批企业前仆后继的奔向 人形机器人 赛道,那么,究竟都有哪些相关企业已入局?
涌向人形机器人赛道的 分羹者
要想探清有哪些企业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首先需要先了解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构成。
GGII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层次。
上游主要是零部件和软件系统供应商,包括电机、关节、传感器、控制器、操作系统等等,这些零部件和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中游是人形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商,负责将各个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机器人产品,并进行测试和质检;下游则是人形机器人的终端应用市场,包括医疗、教育、救灾救援、公共安全、生产制造、家庭陪护等多个领域。
其中,中游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国内的有优必选、北京钢铁科技等;国外则有波士顿动力、丰田、本田、特斯拉等企业。
国内优秀入局者代表
优必选被喻为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其聚焦人形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研发,目前,其已成为开发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头部企业,同时为各行各业的终端用户(包括企业级及消费级应用场景)提供其他智能机器人产品。
北京钢铁侠科技从成立至今,已经成功研发五代双足大仿人机器人ART,提出了机器人 运动脑 概念和设计架构。未来,该企业还将进一步优化六足机器狗、采摘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重点衍生产品性能。
国外优秀入局者代表
波士顿动力推出了Atlas,该产品身高1.5米,体重80公斤,速度1.5米/秒,能够跳舞、翻跟头和跳马。
丰田早前曾成功研发出最新一代家庭保姆机器人:巴士男孩(Busboy),可执行85%的复杂人类级任务。通过云机器人技术和深度学习的结合,可以让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呈指数级增长。
本田的Asimo机器人,核心诉求来自最早期的日本机器人计划,希望推出仿人服务机器人,应用到家庭场景,研发周期很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7年,很遗憾2017年项目停止。
法国的Aldebaran Robotics公司最早开始做NAO这款机器人,后来拓展到非常典型的人形机器人Pepper(没有四足,有上半身),后来布局到Romeo机器人,Romeo机器人是一人多高,双足行走的机器人形态。与其他公司最大的区别是,Aldebaran Robotics公司一直坚持商业化的路径,与波士顿动力、Asimo有很大的差异,后来被日本的软银收购。
韩国的Hubo机器人,是韩国的科研机构做的一款机器人,也参加过世界性的机器人比赛。
Agility Robotics的Cassie机器人在基础链路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全新的机械结构以及不同的控制方法。
意大利技术研究院(IIT)研发的WALK-MAN机器人,消防机器人,在欧洲非常有影响力,形成一整个系列的研究生态。WALK-MAN的优势是加入了力控,加入力矩控制的手关节,但牺牲了机器人的刚性,刚性可能不足,行走会出现颤颤巍巍情况。iRonCub小机器人有非常好的交互性,但操作性比较弱。
除此之外,近日,也有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更新进展。
2023年3月28日,追觅科技在上海召开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追觅科技推出了两款机器人产品 通用人形机器人和仿生四足机器狗Eame One二代。
此次发布两款机器人新品之前,追觅科技在2021年下半年、2023年初就分别推出过仿生四足机器狗 Eame One 和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3月底,来自挪威的机器人制造商 1X technologies 宣布完成 A2 轮融资,金额2350 万美元,领投方正是 OpenAI 旗下的启动基金。1X Technologies成立于2014年,原名Halodi Robotics,专注于开发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人形机器人。
1X Technologies的旗舰产品是EVE,一款拥有两臂、两眼和四轮底盘的机器人,可以在各种环境中执行多种任务,如巡逻、监控、搬运等。据该公司CEO透露,其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在美国和欧洲投入使用。
加拿大的 Sanctuary AI 公司发布了一款新的人形机器人,目标是 世界上第一个类人智能通用机器人(GPR) 。这款名为 凤凰(Phoenix) 的机器人建立在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早期工作和整洁的 试点 培训方法的基础上。
而美国一家名为 Figure 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日前也宣布获得了由 Parkway Venture Capital 领投的 7000 万美元的首轮外部融资,用于打造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而此前,耳熟能详的亚马逊、小米、腾讯等科技巨头也以各种形式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先后推出了亚马逊Digit人形机器人、小米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腾讯Alpha Ebot、悟空等小型人形机器人。
随着入局者的频现,也势必会加快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和持续迭代,进一步推动其商业化落地进程。同时,也为国内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带来全新的弯道超车机会。
而在这场风口博弈之中,究竟谁能够率先出位,值得期待!